跳到主要內容

B06.不鏽鋼餐具錳含量≠錳溶出<舌尖上的科學系列10 >

不鏽鋼是為了克服鐵易鏽蝕,添加鉻、鎳等混合而成的合金,其中鉻含量必須超過10.5%才能稱為不鏽鋼,添加鉻的作用是讓鐵的表面生成一層很薄的氧化鉻,防止腐蝕性氣體或液體滲透,達到抗腐蝕的效果。

不鏽鋼的種類繁多,依鐵、鉻、鎳、錳、鉬等元素比例不同,約分成180多種,抗腐蝕、機械性也各有不同。

依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訂定的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分類,不鏽鋼分為二○○系列、三○○系列及四○○系列等。二○○系不鏽鋼含錳量在5.5-10%;三○四系不鏽鋼含錳量必須在2%以下,不鏽鋼的錳含量不等於錳的溶出量。

大同大學材料工程系教授許正勳說,二○○系列鋼材主要是因鎳價格貴,因此以兩分子的錳取代一分子的鎳,由於二○○系列穩定性較低,抗酸防鏽效果不如三○○系列,多用於不與食物接觸的廚具或工業用途上。

而業者以二○○系低價鋼混充高價鋼,是業者違反誠信原則,標示不實是價差問題,並不造成食品安全問題。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也建議使用不鏽鋼餐具時,避免盛裝酸性物質,若有嚴重刮蝕就不要再用,消費者也要避免選購沒有標示、標示不清,或來路不明的商品。

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建議,選購不鏽鋼食品容器時,以三○四系材質為優先。

餐具導致錳中毒?尚無案例

台中榮總毒物科主任胡松原說,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過少或過多都影響健康,臨床上錳中毒大都是職場上工人吸入、接觸案例,還沒有因使用餐具求診個案,建議家長正確使用餐具,不必過度恐慌。

網路上流傳,以磁鐵吸附與否可區別三○○系列與二○○系列不鏽鋼。但大同大學材料工程系教授許正勳說,二○○系列、三○○系列的不鏽鋼,多為無磁性或弱磁性。反而是含錳1%以下的四○○系不鏽鋼具有磁性,因此以磁鐵判別並不科學、結果也不盡然正確。

自然科學老師施政宏說,網路以電解液(硫酸稀釋液)測試不鏽鋼錳溶出,是運用氧化還原理論,讓錳離子溶出與硫酸結合,形成紫紅色硫酸錳化合物,運用強酸與電解的目的是加速錳溶出。施政宏在實驗室測試時發現,通電10秒後,硫酸稀釋液就像煮沸般開始噴濺,反應相當強烈,若操作順序、使用量拿捏不對,易發生爆炸、噴濺,相當危險,且測試反而會破壞合金的金屬穩定度,釋放更多有害物質。

許正勳說,重點是不鏽鋼材質中的錳含量不等於錳的溶出量,二○○系列含錳5.5 -10%,三○四系列含錳2%以下,兩者都含有錳,且一般家庭不會拿不鏽鋼碗裝硫酸,極端使用方式檢測沒判讀能力,測試結果不具意義。

資料來源:食品藥物管理署。文宣品下載專區

留言